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记载,有人向学识渊博的学者求教,但学者并未直接传授学问,而是强调必须先将书读百遍。这个建议体现了读书百遍的重要性,因为重复阅读有助于深入理解书中的含义。正如古人所言:“重复是学习之母”,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和精读,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真谛,汲取人生的智慧,从而拓宽人生的视野和格局。
回顾历史,东汉末年的董遇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始终热爱读书,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忘学习。他强调读书百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反复研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同样,的许多先贤,如孔子、苏东坡、鲁迅先生和数学家张广厚等,都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精读的价值和意义。他们通过反复研读,将书籍中的知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琐事繁多,人们很难抽出时间读书。但董遇提出的“三余”读书法给我们启示:即利用冬天、夜晚和雨天这些闲暇时间来阅读。这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安排时间,总能找到阅读的空隙。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他倡导“耐”与“专”的读书方法,主张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书籍。他认为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精髓,精读是真正融入思想的关键。
在今天这个信息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书籍的价值,通过精读来深入理解书中的知识和智慧。正如爱迪生所说:“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我们应该以“书读百遍”的毅力,在书中寻找智慧的光芒,通过阅读来拓宽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中汲取智慧,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