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详细解读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详细解读

这副对联堪称历史上最富嘲讽意味的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而下联更是妙不可言!原本应该是用于庆祝和表达美好愿景的对联,竟然可以用来骂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

在古代,有钱人家常被称为地主,他们与贫苦百姓的生活水平差距巨大,许多地主因此滋生出一种优越感,甚至百姓。故事中的这位地主就是如此。

这位地主虽家财万贯,却未曾读过书,大字不识。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地主自知文化有限,便请附近的有文化的秀才为自己写一副好对联。地主还承诺会给予秀才银子作为回报。

地主平日里欺软怕硬的行为让百姓们颇为不满,而且他还经常乡亲,不讲信用。于是,这位秀才便想借此机会为乡亲们出一口气。他灵机一动,写下这副颇具讽刺意味的对联,然后送到了地主家。

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在古代,成双成对的数字常常被认为是完美的,而这里缺少了数字“八”,便是暗示“忘八”,即“”。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同样少了一个字。在古代,《论语》中的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这幅对联恰恰缺少了一个字——“耻”。其言外之意就是骂这个地主无耻。

当地主得知这副对联的真正含义后,愤怒不已。他意识到自己被秀才愚弄,赶紧将对联从门上撕下。尽管地主对此事十分气愤,但他也意识到如果自己将这件事闹大,那么自己愚蠢地把骂自己的对联贴在门上的事实就会传开。地主只好忍气吞声,吃下这个哑巴亏。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