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俗称小年,标志着春节的序幕已经拉开。在这一天,许多家庭开始进入春节的准备工作。关于腊月二十三的习俗,老百姓用顺口溜来记录:“腊月二十三,灶糖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鸡大吉;二十八,发面添彩;二十九,娘家走亲访友;三十过大年,压岁钱给孩子添喜庆。”里也有许多歌谣流传,如“二十四扫尘日,二十五磨豆腐时,二十六蒸馒头忙,二十七杀鸡祈福,二十八宰鸭备宴,二十九买酒待客,年三十贴春联盼团圆。”
这一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灶神。民间有句俗语:“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关于灶神的身份,历史上有着多种说法。《庄子》中提到灶有灶神,晋朝的司马彪注释说灶神穿着赤衣,形象如。还有说法认为黄帝或炎帝死后成为灶神。旧时流传的民谣中,也描述了灶王爷的本姓和职能。
祭灶仪式十分讲究,供品包括香蜡、红烛、灶马、草料、清茶、枣、柿饼、核桃、糖、糖饼和酒等。清朝的《帝京岁时记胜》详细描述了祭灶的场景。一些诗人的作品中也有对祭灶习俗的描绘。
祭灶仪式由男主人跪拜主持,祝以隐恶扬善之辞。而妇女则在内室扫除炉灶,不得参与祭灶礼仪。北京俗曲《门神灶》则生动描绘了当年北京家家祭灶的情景。
祭礼结束后,人们会将灶君神像从神位请下,与纸元宝等在院内一并焚烧。到了腊月三十,家家户户再贴上新的灶神像,这标志着祭灶活动的结束。至此,我们已经为春节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作者:张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