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端午节有许多不同的称呼,据统计,多达二十余种。例如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等等。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故事。
端阳节这一叫法源于《荆楚岁时记》,书中记载,因为仲夏时节,阳气上升,登高望远的习惯便应运而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选择登高赏景,迎接阳光,因此称之为端阳节。
端午节也有重午节、五月节的别称。午在十二地支中代表五月,而五月五日恰好是五月中旬的日子,因此得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在某些地方,人们也直接称之为五月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这一天是太阳再次升至中天的日子,因此称之为天中节。这也反映出古人对天文的观察和认识。
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就是解粽比赛。人们通过比较解下的粽叶的长度来分出胜负,因此端午节又有了解粽节的别称。
由于端午时节正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古人会用兰草汤沐浴以去污防疾。端午节又有了浴兰节的别称。汉代《大戴礼》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在明朝时期,端午节也被称之为女儿节。出嫁的女子在这一天会回到自己的娘家,庆祝节日。家家户户也会用艾叶、菖蒲等驱邪避毒,因此端午节也有菖蒲节的别称。在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祈求平安健康,寄托美好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