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冯象精心译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一九九二年出版。这本书的原初译注工作始于八七年秋季,历经多年完善,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当时的冯象一边忙于博士论文,一边投身于史诗的翻译工作,同时还为《九州学刊》撰写中世纪文学书评。对于他来说,那段时间的精力充沛让人叹为观止。
在九二年暑假回国探亲及进行调研时,冯象在上海与同学聚会,其中一位淘古董的老友告诉他,他手上有二十本《贝奥武甫》。老友分析,由于此书版权页显示只印了三千册,且当前纸张短缺,不会再重印,未来的市场价将会上涨。时隔三十年,这一预测似乎应验了。
初版装帧简约大方,深得冯象喜爱。还有一个个人喜好的原因:这本书采用铅字排版,笔画粗细、字距和标点疏密等细节看上去比电脑排版更为舒适。他对色彩线条的细微变化敏感,这源于他小时候爱画画的习惯。尽管网上有信息称国内书刊全面采用电脑排版的时间点是一九九三年,但对于铅字版书籍的消逝,他有所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贝奥武甫》的插图由Rockwell Kent绘制,是一版印刷画,创作于1931年。对于现代西方思想和文化观念、主流和制度的根源,许多人可能认为在于中世纪而非古希腊罗马。而盎格鲁-撒克逊英国(449-1066)的文学遗产则是西方中世纪的一个重要传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属冷门,但《贝奥武甫》是个例外,它在年轻一代中知名度颇高。学生们告诉冯象他们看过关于“贝奥武夫”中洲英雄的连环漫画和数码电影,或者玩过与他相关的电子游戏。
在今天这个世界读书日,冯象表示读书写书是他的工作。他想象如果自己年轻五十个冬天,也会忍不住看一天动漫、体验电游。如果必须像托尔金笔下的少年人一样,去到那片古剑与火龙的故乡才能魔咒、寻出金环的宝藏,那他也会流连忘返。
此文于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定稿于铁盆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