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再一味地责备孩子了,让我们看看全球各地是如何进行挫折教育的
挫折教育,并非单纯地让孩子面对挫折并遭受打击,而是让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体验挫折,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那么,全球各地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呢?
瑞士的挫折教育注重自立能力的培养。尽管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不会让孩子养尊处优。他们重视通过实践来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例如,十五六岁的女孩在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的女佣,上午劳动,下午继续上学。男孩也要参与劳动,以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避免他们长大后无法独立生活。
日本的挫折教育则着重让孩子从小体验艰辛。在日本,一些家庭会利用挫折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在冬天,他们会让幼儿赤身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尽管这会让不少孩子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父母们会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大城市的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以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的挫折教育则强调认识劳动的价值。在南部的一些州立中学,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论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从12岁开始就得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家长也会根据孩子的劳动付出相应的报酬。
在俄罗斯,挫折教育则着重培养独立意识。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在哪里,都很少看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当孩子们走路不稳摔倒时,父母会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甚至在孩子玩耍时受伤,父母也只是稍作处理,鼓励他们继续玩。对于孩子要做的事情,父母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