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兰亭序书法作品欣赏

繁体字兰亭序书法作品欣赏

当我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我学习了繁体字的写法,知道了“于”的繁体字是“於”。后来,我接触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简写的“于”字。有些老师指出,“于”和“於”在古代是两个字,不能随意混用。

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一句子引发了我们对这两个字的关注。那么,“于”和“於”到底有何区别呢?我们可以通过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来探究一二。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临写《兰亭序》的作品中,有的书法家选择了使用“於”。例如,在欧阳询、文征明和王铎的临作中,他们都使用了“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

接下来,我们注意到在描述地点时,书法家有时使用“于”,有时使用“於”。例如,在王羲之的《兰亭序》和赵孟頫的《赤壁赋》中,都使用了“于”来描述地点。而在张旭的《李青莲序》和王铎的《柴扉留静默》中,则使用了“於”。

当“于”字表示“到”或“给”的意思时,书法家们更倾向于使用“于”。例如,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于”即表示到达的意思。也有一些书法家选择使用“於”来表示同样的意思。

有趣的是,在一些排比句中,前后句式、词性、字义都相同,但书法家有时会选择使用不同的“于”字。这可能是书法家为了增加书写变化和而做的选择。

在展览书法创作时,我们应注意尽量使用“於”字。因为如果不了解某些用法,可能会引发误解。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书于松雪斋”中的“于”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简化字。为了避免可能的误解,我们应尽量遵循传统的用法。

“于”和“於”在古代的区分可能较为明确,但在现代书法中,两者已经混用已久。在日常书写中,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哪一个字。在特定的书法展览或正式场合中,为了遵循传统和避免误解,我们可能需要更加注意字形的选择。


繁体字兰亭序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