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年轻时,鲁国的三大世家——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是滔天的存在。他们的祖辈都是鲁桓公,通常被称作三桓。当时,季氏执掌朝政。
孔子曾在季氏门下担任家臣,负责管理和牲畜相关的事务。尽管工作表现出色,却始终未得到赏识。季氏的人对孔子不以为然,而孟氏却对他赞赏有加。孟釐子在临终前,特意嘱咐自己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去向孔子学习礼仪。
有一年,孔子听闻周天子身边有位博古通今的图书管理员老子,便有心带南宫敬叔前去求学。听从老师的建议,南宫敬叔向鲁昭公提议,让孔子带着自己前往周天子处学习礼仪。鲁昭公应允了他们的请求,并赐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以及一个随从。
到达周天子之地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老子耐心教导,孔子虚心学习,收获颇丰。临别时,老子亲自为二人送行,并向孔子嘱托了一些话。
老子说,富贵之人送人时赠予财物,而品德高尚的人则赠言。他虽不富贵,但仍以品行高尚自称,并赠言给孔子。他指出,过于聪明、用心过深的人易离死亡不远,因他们常议论他人而被厌恶;博学且能言善辩的人亦需警惕,因他们易揭露他人恶行。做人子者需为父亲着想,做人臣者则需顾及君主的感受。
孔子铭记老子的嘱托,返回鲁国。这次出国的经历使他的名声大振,许多学子纷纷前来向他学习。
当时的国际局势紧张,西方晋国强大且常欺负东方诸侯,南方楚国亦时常侵占北方领土。北方齐国虽为鲁国邻国,亦是强大,鲁国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
大约在孔子三十岁这年,齐景公携晏子来访鲁国。听闻孔子才智过人,齐景公心生好奇,便与他交谈。齐景公询问关于秦穆公如何称霸的往事。孔子回答,秦穆公虽地处偏远、国土狭小,但志向远大、治政合理。特别是他重用人才,如用五张黑羊皮赎回百里奚并委以重任。如此国君与用人之道,不仅可治秦国,亦可安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