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浩然是唐朝诗人中最为年长的,比王维和李白大了许多。与其说他同时代的诗人推崇孟浩然的诗,不如说他们更欣赏孟浩然诗歌中流露出的自然洒脱的个性和豪放的风度。
李白曾作诗赞美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度天下传。舍弃红尘事,隐逸山林间。醉月频入圣境,迷花不侍君王。高山仰止,唯有清香悠然。”孟浩然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他的诗作《秋登万山寄张五》便是一首充满隐者情怀的佳作。诗中写道:在北山的白云之中,隐者怡然自得。登高望远,心随雁飞而远去。薄暮时分,忧愁随之而起,清秋之际,兴致却愈发盎然。诗中可见归村的行人,平沙渡头休憩,以及江畔的美景。
孟浩然不仅是隐士的标签,更是一个自在真诚的人。他虽向往,但并未到得不到就忧愁的程度。他喜欢隐逸的生活,但并未到弃绝尘俗独来独往的程度。他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也热爱旅行。
他是一位热衷于旅行的乡绅,一位喜欢热闹和宴饮的绅士,同时也是一位高雅的诗人和求仕未果的人。他对的文化圈子充满欣赏,对东南的美好风光怀有喜爱。而他最为钟爱的,是在襄阳附近的庄园里享受僻静闲适的生活。他热情好客,喜欢接待远方来的好友,并带领他们游览当地的历史名胜。这些角色对孟浩然来说都相得益彰。
与其他诗人不同,孟浩然的诗中最为自然的反应是“返家”,而不是领悟、看透世俗虚荣或发誓隐居。这种真诚不做作的态度,是他隐逸诗超越前人桎梏的内在原因。他大半生都在过着隐士的生活,并因此名声大噪。偶尔心被山下繁华所动,去长安一试未成就功成名就归隐了长安的山脚下忙碌生活的烦恼吸引了他短暂尝试的沉浮失败后仍回到了他的自由生活在那里没有人的嘲笑之声让他的诗歌保持了纯粹的初心仍不失真挚的自我表达真正活出了内心的世外桃源在诗中他的生命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诉说着那份真正的自我追求和生活的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