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段的黄河岸边,种植的菌草展现出了其防风固沙的显著效果,这一场景由受访者提供。
菌草,被誉为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其强大的根系、高效的光合作用以及广泛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如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它的抗逆性强,能够很好地保持水分和土壤。
菌草,有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幸福草”。不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菌草被当地百姓称为“草”,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菌草是一种高大草本植物,最初被用作食用菌、用菌的培养基,栽培出优质的食用菌。经过多年的选育和创新,菌草的应用领域已经大大扩展,包括菌草饲料、菌物肥料以及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
菌草的威力在生态治理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尤其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种植菌草可以取得显著的蓄水保土效果。例如,在福建长汀、连城两县,种植菌草后,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布和沙漠,种植的菌草在多次“死而复生”后,成功治理了流沙。如今,菌草已经在黄河沿岸的9个省区内广泛种植。
在黄河内蒙古段流沙严重的区域,种植菌草仅不到100天的时间,就已经阻止了大约1400吨的黄河输沙量。特别是在阿拉善菌草防风固沙示范基地,种植的菌草根系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固沙作用。
作为福建农林大学的研究员和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我深感骄傲的是,菌草技术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其英文名字采用汉语拼音“Juncao”。
菌草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定义。它不再仅仅是一种用于栽培食用菌的草本植物,而是一项保护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综合性技术。我期待着菌草能成为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着它在生态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草”。 (作者:熺,本报记者王崟欣采访整理)
(来源: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