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于整十数和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每当因数的末尾增加一个零,计算结果末尾也会增加一个零。
2、估算时使用的符号是“≈”。例如:估算 2983 的结果约为 900,估算 6032 的结果约为 1200。
3、竖式计算要求使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等。计算过程中,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位。
4、要确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需要通过除法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倍”这个词并不是单位,无需写单位。
5、要确定一个数的若干倍是多少,可以通过乘法计算。一般情况下,“数变大用乘法,数变小用除法”。同样,“倍”不是单位,不写单位。
6、任何数与零相乘的结果都是零。任何数与1相乘的结果仍然是该数本身。但需要注意,任何数除以零等于零的说法是错误的。
7、乘数中间如果有零,积的中间不一定有零。这是因为乘法结果取决于乘数的每一位与另一乘数的相乘结果。
8、乘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至少也有几个零。这是因为末尾的零表示乘数在此位置的数值为零,因此会影响乘积的末尾。
9、所谓的“一个来回”,实际上是走了这段路两次。这是在实际问题中需要明确的概念。
10、关于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这一说法并不总是正确的。例如,1乘以3等于3,而1加3等于4,因此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判断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距离远近需要考虑学校是否在同侧或异侧。这是因为地理位置会影响距离的计算。
12、关于绳子对折问题,每次对折后,绳子的段数都会变为原来的两倍。这是因为对折会使绳子被分为两半,从而增加段数。
13、关于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从高位开始计算整数除法。除数是一位数时就看一位。如果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如果不够商就要在商的后面补零占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