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如弯弓悬挂,小船在其影下轻摇,小船的两头尖锐如箭。我坐在这样的小船中,周围只有闪烁的星星和一片深蓝的天空。这是叶圣陶先生创作的儿歌《小小的船》,被收录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儿歌,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无可挑剔的。近年来却有人对其中的一句歌词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样的描述不符合自然常识,因为夜空应该是黑色的,而不是蓝色的。
对于这个质疑,很多人没有深入思考就盲目附和。我想向这些人发问,你们真的了解自然常识吗?有哪一本自然常识的书籍明确指出,夜空一定是黑色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答案,你们是否曾经仔细观察过挂着月亮的夜空?在明亮的月夜下,你们所见到的天空真的是黑色的吗?
有些人认为,《小小的船》这首儿歌描述的是黄昏后的夜空,因为此时夜幕初降,人们能看到天空的蓝色。但在天空完全变黑后,夜空就呈现黑色。真的是这样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多次观察月夜。我发现,在黄昏后、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夜空的蓝色确实非常明显。但在晴朗的月夜,天空都是呈现出蓝色的。特别是在满月的夜晚,有时云朵从月亮旁轻轻飘过,那样的天气,我们更能明显地看到天空的蓝色,甚至非常明亮清澈。
如果非要挑剔《小小的船》这篇课文的问题,那并不是夜空是否是蓝色这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配图存在缺陷,图中的星星数量过多。我们都知道“月朗星稀”这个成语,意味着在月亮明亮的夜空下,星星的数量并不会很多。而歌曲中所描述的“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并没有具体说明天上到底有多少星星。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天空肯定是蓝色的。而繁星点点的夜空没有月亮,没有月亮的夜空自然无法分辨天空的颜色。《小小的船》这篇课文中的“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