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储玮玮 张娅子 刘鸿鹤
冬日清晨,薄雾笼罩在青弋江面,江水悠悠流淌,经过宣纸的故乡——安徽宣城泾县丁家桥镇。位于江畔的紫金楼宣纸厂,曾是清代宣纸外运的重要码头,如今成为守护宣纸根脉的重要场所。58岁的厂长曹建勤每日勤勉地打浆、配料,传承着宣纸的制作工艺。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文房四宝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来自香港的李育强。他将家族经营的“百年老字号”友生昌笔墨庄带到内地,并将文房四宝推向海外市场。李育强表示,以前需要先将产品带到香港再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现在这一流程更加便捷。
宣城,作为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的原产地,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乡”。曹建勤介绍,他的家族与宣纸有着深厚的渊源。宋代末期,曹氏始祖曹大三与青檀相遇,奠定了宣纸的基业。经过数代的传承,曹建勤的宣纸制作技艺已经传承了数百年。他曾为图书馆敦煌残卷的修复、《永乐大典》的重印及故宫博物院的修缮提供专用宣纸,并曾为众多书画家定制宣纸。他的宣纸产品还恢复了多种传统珍贵品种,其制造方法获得发明专利。
31年的时间,曹建勤的青丝已染成了白发,他对宣纸的热爱与执着可见一斑。“宣纸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曹建勤表示,从稻草、树皮到洁白如玉的纸张,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在泾县电商产业园内,曹建勤的儿子曹立展示了丰富的产品。作为“曹氏”宣纸的第二十八代传承人,他不仅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宣纸技艺,还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至全球。临近岁末,各种宣纸制品如挂历、春联、福卡等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天都有近2000单的快递打包发出。
李育强分享了家族毛笔生意的起家史,以及文房四宝在香港的影响力。他表示,自己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香港读书时就用毛笔写字。他认为,无论在哪里,传统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种乡愁。他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为海外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力。
宣城的文化底蕴与文房四宝的传承,不仅在国内受到重视,也在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商业交流上,更体现在文化交流和传承上。这种传承与发扬,正是对“文房四宝之乡”的最好诠释。(完)
来源: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