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嘉定大爷的稻田养殖新宝——甲鱼
随着秋风瑟瑟,三里村的稻田展现出一幅丰收的景象。但在这里,有一种更珍贵的“宝物”悄然生长,那就是甲鱼。今天,小嘉带你走进这片稻田,探寻隐藏在其中的宝藏。
一眼望去,原本宁静的水面开始泛起涟漪。一只刚刚冒出头的黑色甲鱼悠闲地在水中游动着。“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宝贝!”沈师傅兴奋地介绍道。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养殖,这些甲鱼已经长成了个头、分量十足的成年甲鱼。
沈师傅是个勇于探索的人。他意识到,虽然野生甲鱼的口感极佳,但其生长环境容易受到污染。他开始在稻田里尝试生态养殖甲鱼。这种“稻鳖共生”的模式,旨在创造一个更健康、更自然的生长环境。
为了实施这一模式,沈师傅首先选择了地势低洼、水质良好的鱼塘作为养殖基地。然后,他精心准备稻田,投放甲鱼苗,并时刻关注甲鱼的生长状况。为了防止甲鱼逃逸,他甚至在稻田周围设置了高高的钢板围栏。
除了基本的防护措施,沈师傅还采取了“种养结合”的策略。他在稻田周围留下了水沟,并投放小鱼、小虾等天然饵料,为甲鱼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甲鱼的粪便也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肥料。这种互利共生的模式,既保证了甲鱼的健康生长,也提高了稻米的质量。
今年,沈师傅的甲鱼养殖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最大的甲鱼已经长到了三斤左右,市场价值极高。他的甲鱼因其肉质紧实、口感独特而备受欢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沈师傅还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养殖技术。
养殖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今年年初,沈师傅发现个别甲鱼的背腹甲出现了白点。他立即请来水产专家进行诊断,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现在,这些甲鱼已经恢复了健康。
甲鱼的养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沈师傅表示,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的养殖事业已经开始盈利。这种“稻鳖共作”的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沈师傅的稻田养殖新宝——甲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就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让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通讯员:徐怡倩
编辑:武利荣、徐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