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世界大象日。亚洲象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主要栖息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三个州市。
去年,一群被称为“短鼻家族”的野生亚洲象在云南展开了一场北移南归的冒险之旅。它们跋山涉水,安然入睡,甚至在泥塘中嬉戏。最终,它们回到了家园。它们的旅程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不仅国内观众一路追随,连国外的网友也对此津津乐道。那么,时隔一年,这些大象现在过得怎么样呢?
我们最近采访了云南普洱与西双版纳等地的相关人士,以探寻“短鼻家族”的最新动态,以及亚洲象的救护、繁育和野化训练情况。
在西双版纳,去年回归栖息地的象群一年来与其他象群结亲生子,家族不断壮大。但它们仍然怀有探索远方的热情。普文镇是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根据现场痕迹和无人机监测,这群大象今年仍试图选择这条路线北上。
云南省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预警团队的工作人员郑璇表示,尽管野生动物应该被尊重其自由,但这些大型动物进入人类的生活区域会带来危险。他们希望尽量将大象留在森林中。郑璇及其团队与野生亚洲象打交道已有七年多,他们肩负着保护大象和村民的双重责任,压力巨大。
随着生态的恢复和森林间廊道的连通,亚洲象的活动范围更大,探索外面世界的欲望也更强烈。人与象之间的情感也在不断加强。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的消防员白涛在一次救助任务中,就见证了人与大象之间的神奇交流。
在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一些因受伤而需要救助的亚洲象得到了悉心的照料和康复治疗。这里的工作人员被称为“象爸爸”,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救助亚洲象,让它们尽快回归大自然。
在这个中心,龙龙是一头有故事的小象。它曾被带刺的藤蔓缠住左脚,导致伤口严重感染。经过象爸爸的悉心照料,它现在已经康复了。“象爸爸”们仍然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平衡对大象的照顾与尊重它们的自然生活习性。野化训练是大象们必修的科目,希望通过野外适应性训练让它们保持野性。但最终的目标还是希望它们能够回到大自然中去。陈继铭表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他们正在摸索和探索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