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阐述:
由于工作场所的网络安全限制,我无法使用外网Wi-Fi,因此手机等移动设备需依赖流量进行上网。长时间使用后发现流量消耗迅速,特别是通过流媒体听歌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流量。每月仅有的十几GB通用流量,远远不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对此,我感到困扰并考虑解决方案。
在考虑更换流量卡时,我面临一些困境:当前运营商的套餐优惠不再,让我犹豫是否应该观望等待更好的优惠;由于手机是双卡双待,更换一张卡意味着需要携带两部手机,而且现有的卡绑定了许多账号,更换不便。
最近购买了新的iPad,考虑到蜂窝版价格昂贵且仅支持联通esim,我选择了Wi-Fi版。但在没有Wi-Fi的环境下,开启手机热点又耗费电量,因此产生了购买随身WiFi的想法。
我的主要需求是:一款能够提供移动网络接入点的移动设备,且希望价格适中,不需要过高的速度要求。
研究和购买决策过程:
我之前对随身WiFi的印象是流量多、资费便宜但速度慢。由于使用的是运营商提供的物联网流量,存在虚标和跑路的风险。但经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了一些解决方案。
我购买了某品牌的随身WiFi设备,它是一款电池机,无需额外电源即可随身携带。这款设备外形类似充电宝,同时具备充电宝的功能,配有对外输出的typec线。它标称拥有10000mAh的电池容量,支持22.5W快充。
此随身WiFi支持三网切换,即可根据需要选择电信、移动等网络。操作时需要实名三次,应该是真实的三网切换功能。购买后我发现,其月租费用较高,虽然流量充足,但虚标情况让我难以接受。
为了避开这些问题,我决定采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使用移植卡。移植卡是将其他优惠套餐的SIM卡移植到随身WiFi设备中使用。我购买了当前较流行的某品牌设备,并对其进行了改造。
使用体验和结果:
购买并安装完毕后,我已经使用了一个星期。使用过程中无需频繁充电,放在办公桌上即可确保随时有网络。网络速度在房间内测试表现良好,观看视频等流畅不卡顿。
除了长时间断开网络后需要重新开启设备有些麻烦外,其他使用体验都还不错。流量的自由使用让我没有负担,iPad也可以连接。总体成本包括设备和套餐费用大约在90元左右,让我感到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