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安阳一位公务员的辞职信在社交媒体上引议。这封信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感悟,对时政也有自己的见解,最后提到了辞职的原因。这封信读起来让人深思,让人感叹内失去了这样一位人才。(3月14日《大河报》)
据说这封辞职信的开头便是“日常工作无非是应对连绵不绝的公文,尽是官样文章。”可以看出这封信出自长期在从事文字工作的公务员之手。像之前河南那位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辞职的女教师一样,这位公务员的辞职信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不同的是,这位公务员的走红并非因为任性,而是因为信中的文采。他在信中回忆自己出身布衣,通过努力考取公务员,然而在工作中遭遇种种挫折,感到梦想被埋没,因此选择辞职。
无需细读,便可知这封辞职信仿照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但与诸葛亮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相比,显然缺少了一个“实干”的“干”字。
消极的辞职信无疑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近期网络上火热的辞职信虽然并非都是坏事,但如果其中充满了悲观消极的情绪,对社会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公务员,应该明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道理。如果一位公务员把写作看成是“周旋”于领导之间,那么这样的材料很可能是空洞、形式化的,充满了马屁味。这也难怪他会感到工作就是“埋没梦想、消磨斗志、耗费光阴”。
部门的公务员不能将自己视为简单的“打字机”。作为写材料的公务员,应该为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信息,类似于“军师诸葛亮”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深入理解,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这封辞职信中的抱怨其实反映的是个人对薪资和前途的不满,有点像“怀才不遇”的牢骚。但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怀才不遇”,而是“才华不足”。一个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干劲的人,很难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笔者认为这封辞职信缺少了一个实干的“干”字。
作者:杜丽琼。这封信提醒我们,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其他职业的人,都需要保持初心,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取得真正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