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神舟十一号到神舟十的飞行历程中,航天员陈冬见证了载人航天从中期到长期飞行的技术飞跃。如今,他即将第三次出征太空,开启新的航天旅程。这次担任指令长的他坦言压力与期待并存,希望通过这次飞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任务能力,让太空中的五星红旗更加耀眼。
在北京的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陈冬正在进行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模拟失重水槽出舱活动训练。虽然已经有过两次飞行和三次出舱活动的经验,但每次训练他都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每一个细节。他表示,这次飞行与之前的神十四任务有所不同,因为空间站始终是三舱构型,系统更加复杂,而且带的是不同批次的新同志,责任更大,压力也更大。
今年46岁的陈冬从空军飞行员到航天员的经历可谓千锤百炼。他是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实现飞天梦想的男航天员,也是首位指令长。在过去的15年里,他历经各种极限挑战和训练,要求每一项都精确到极致。随着空间站的建成和实验项目的不断增加,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冬表示,现在的实验项目不仅多而且科技含量高,需要操作更为精细,并且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空间站的升级也需要航天员随时刷新自己的数据库。
除了个人训练,乘组融合也是任务成功的关键。陈冬需要与乘组成员陈中瑞、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培养默契和协作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乘组需要迅速决策、协同配合和应急处置。为此,他们进行了应急处置训练,以应对空间碎片等突况。
按照任务安排,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和试验,包括空间生命与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他们还将启用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进行多次出舱活动。陈冬表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节点舱空间小、设备多,经过长时间没有启用,所以在地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突破自我、超越极限。陈冬将个人的星辰大海之梦融入载人航天事业的浩瀚征程。即将在第十个航天日第三次出征太空的他表示,期待着与太空这个老朋友再次见面,期待能够穿着舱外服再次投入宇宙的怀抱,解锁更多未尝试的实验和操作。他认为,航天的成果正在遍地开花,空间站在上面有,他希望太空中的那抹红色能够红得鲜艳、持久、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