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行》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生动描绘了秋日山行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崎岖,蜿蜒向上,一直通向白云缭绕的地方,在那里隐约可见几户人家。在这深秋的季节里,诗人驾车欣赏美景,对枫林的晚景情有独钟,因为那霜染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整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深秋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在诗的意境中,前两句通过远景描绘勾勒出了秋山的轮廓:曲折的石径和飘渺的白云,营造出一种静谧幽远的氛围。而后两句则聚焦于近景,通过“停车”“坐爱”的动作,将视线转向火红的枫林。诗人用新颖的比喻“霜叶红于二月花”,突破了传统悲秋的主题是深秋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艺术的表达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色彩对比,以寒山的冷色调与枫林的红艳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秋日的绚烂。通过感官的通感运用,如“枫林晚”不仅点明了时间,更以视觉引感共鸣,使画面更具感染力。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枫叶耐寒的特性暗喻自身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并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
对于诗中的某些细节,如“生处”与“深处”、“坐”的释义等,都存在一些争议。但这首诗以其描绘的秋美和展现的乐观态度而备受赞誉。它通过对山路的描绘、白云的缭绕、人家的隐现以及霜染枫叶的艳丽,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而诗人的情感则与自然之美水融,情景交融为一体。这首诗展现了杜牧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感悟力。他捕捉了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情感美与自然美相互辉映。这首诗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以景寄情的典范之作。通过对秋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诗创作于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推测为大约公元844年至公元846年间的一天秋日里诗人登山赏景被枫林美景所吸引即兴创作而成诗中虽然未明确提及个人身世但通过蓬勃意象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了诗人英爽俊拔的性格和对理想的追求也显示了晚唐时期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能力。作者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风俊爽峭健擅长七言绝句代表作有《江南春》、《赤壁》、《泊秦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