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大学环境学院学生探访广州东部资源再生中心二期项目:生物垃圾处理的秘密
近日,广州大学环境学院的学生们踏足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二期项目,展开了一场关于垃圾处理的研学之旅。这次活动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旨在为学子们普及垃圾分类及处理的科学知识。
探寻餐饮垃圾的生命循环之旅
进入二期项目现场,学生们首先目睹了餐饮垃圾从卸料到处理的六大系统全过程。这个处理厂每天可处理餐饮垃圾高达1200吨,动物固废60吨,废弃食用油脂120吨。通过“预处理+厌氧消化”技术,这些看似无用的垃圾被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参观通道的全透明玻璃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餐饮垃圾如何经过筛分、破碎、制浆、除杂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实现油、水、渣的分离。其中,油被出售,水和渣则用于厌氧消化系统发酵产沼气。这一流程不仅无害化处理了城市生物质废弃物,还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认识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
紧接着,学生们参观了园区的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了解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全过程。在这里,他们亲眼目睹了垃圾焚烧炉、脱酸系统、布袋除尘系统等关键设备的工作状态。大三学生阿力皮热表示,这次参观让她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了解到分类后的垃圾在终端设施中如何变废为宝。她也意识到垃圾分类处理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带济效益。她说:“这次环保参观后,我会更加积极地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也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从事环境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普教育与垃圾分类宣传齐头并进
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是这次研学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广州目前已有6个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包括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市民可以通过预约参观这些基地,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科学知识。遍布在广州各区的62个垃圾分类宣教馆也已全面开放,为市民提供近距离了解垃圾分类的窗口。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直观了解了垃圾处理的流程和技术,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性,共同为广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