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市浑南区实验小学在儒雅教育的引领下,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学校确立了以劳立德为育人模式,尊重友善、团结奋斗、求实创新为德行标准,并因地制宜地构建出“3742”田园劳动育人框架体系。
学校整合资源,创建多个田园基地,包括六大基地和三大田园劳动教育基地。每个基地都侧重不同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学校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各种劳动活动,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了七彩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更新活动用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教学。并且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包括学科生活课程、艺术创意课程等。这些课程为学生参与劳动提供了平台,让兴趣变成行动,让理论长出翅膀。
学校还立足实际,开展四大育人篇章,包括种植希望、管理探究、收获幸福和快乐加工等。同时因时制宜开展劳动实践第二课堂活动,把主题转换成任务,规划成活动内化感悟和素养提升的过程。学校在主题教育中将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如语文和科学老师共同授课等。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学习能力。
学校探索积分制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用高效且操作性强。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类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和学生。同时依托多种评价表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记录和评价。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得学生参与劳动的情况一目了然,增强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他们的体质、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增强。“四高”表现在核心素养达成度提高等方面。“两多”体现在劳动实践机会增多以及对动植物爱心增多上;“两少”则表现在生活惰性和对家长依赖减少上;“两好”则是生活质量提高和健康状况改善的表现。整个校园成为生态自然、生长自由的乐园,五育并举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肯定与展示,也激发了他们对田园文化的求知欲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一成功的田园劳动教育模式让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并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支持。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这一教育模式推动学校的文化变革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享受成长的快乐。作者:王惠君邵爽(已发布于教育家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