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步伐,微短剧行业正迅速崭露头角。近日,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微短剧行业发展报告(2024)》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预计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504.4,同比增长34.90%,有望首次超越内地电影票房收入。这一新兴行业的崛起,正悄然改变着娱乐产业的格局。
电影与短剧,两者之间的对比引人深思。短剧为何能迅速俘获观众的心?其产业链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资金涌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许静波。
许教授认为,当某个产业处于蓝海阶段时,必然伴随着丰厚的利润和快速的投资增长。许教授预测,随着短剧市场的不断发展,其投资回报率将会逐渐走向一个更加合理的范围。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短剧的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前期监管的空白也为行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率。
谈及电影与短剧的区别,许教授指出,电影具有较强的社交性,而短剧则更符合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时代需求。短剧的内容多基于最基础和原始的欲望,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的娱乐方式。随着观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于深度优质内容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加。
对于短剧市场规模超越电影票房的现象,许教授表示这是行业发展的自然结果。他提到了三个原因:首先是电影行业的暂时低谷;其次是观众对电影审美需求的提高和态度的谨慎;最后是短剧与电影在媒介形式和受众特点上的不同。短剧具有分散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更适应现代人的碎片化时间。
短剧行业的商业模式也正在发生转变,从以IAP为主逐步向IAP与IAA并重的模式转型。许教授认为,对于短剧的商业模式来说,更重要的是抓住市场的命脉和观众的注意力。平台与短剧之间的溢价关系至关重要,谁能获得推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随着短剧行业的不断发展,精品化成为了演变的趋势。除了精品化,许教授认为短剧未来的内容还将呈现出冲突点密集、剧情单元化和密集化的特点。短剧作为电视剧切片化的产物,继承了电视剧的热点密集和冲突点集中的特点,并加入了新技术如AI,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娱乐体验。
随着观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于内容深度和品质的要求也将逐渐增加。许教授提醒道,精致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精品,投资数值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高。精品内容必须有其扎根于现实的内核,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