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统一规范设备的外观、机械、电气及设备配件的标准,实现设备的标准化、目视化、规范化,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进行。
a) 接线端子标准
1. 接线端子之间的通讯线必须保持连续,严禁任何中间连接,以减少通信信号的损失。但在生产紧急且仓库无合适型号线缆的情况下,可临时使用其他线缆进行连接,待合适线缆到位后再进行更换。
2. 预留线的长度要适中,不可过长,严禁将线盘绕堆积在设备表面。
3. 设备环境中的接线端子必须配备保护盖或保护罩,以防止外界干扰或损坏。
4. 电柜内的线路要整齐规范,所有线路需放入线槽,不得随意乱放。线路分类清晰,便于维护和检修。
b) 走线规范详解
1. 电缆分类
电缆分为以下几大类:
A类:敏感信号电缆,如以太网、RS485等通信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信号线(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
B类:低压信号电缆,如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包括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C类:110V等级电缆,包括110V电源电缆、控制信号(如开关量信号)线、头灯电源线、照明电源线和48V脉冲触发线等。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用于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2. 布线要求
在布线时,A、B、C三类信号线需分区走线,以减少C类信号对A、B类的干扰。具体布线要求如下:
C类电源线和脉冲信号线宜使用双绞线插接布线。
A类信号线应用双绞线绕接,并需避开C类导线。
AB类电缆离C类0.1m、离D类0.2m、离E类0.5m。对于无法达到预期距离的情况,必须使用普利卡钢质软管、金属管、线槽或其他措施进行加强。
隔离体需单独接地,接地线长度应小于1m。
3. 管道处理规范
统一使用黑色的开口自卷式套管或黑色的波纹管包裹Φ40以下的管径;对于Φ40以上的管径,允许使用结束带,但禁止用缠绕管。
4. 导线气管穿过金属板(管)孔时,必须装有绝缘护套(如出线环或出线套),以防割伤造成短路或泄漏。
5. 电线电缆出入线槽、线管时,需用黑色开口自卷式套管或黑色波纹管加以保护,并用扎带固定。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讲解其他方面的走线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