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近期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稿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他们发现部分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动,与我们小时候学习的规范读音有所不同,一时间引发了热议。对于这一现象,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呢?语言学专家们又给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上海市的黄浦区语文名师平老师,曾荣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她坦言这次语言发音的修订调整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平老师介绍,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里的发音一般是以现代音为标准。从孩子的启蒙教育出发,统一读音、让古音向现代音靠拢,确实能够避免混淆,让孩子清晰理解每一个字的正确发音。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很多家长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提前教孩子发音。当孩子在课堂上听到这个字应该读“协”而不是“霞”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平老师表示,作为老师,在教授这些字的时候也会遇到挑战,需要解释为什么某个字的发音会改变,并且要从古诗的韵律、平仄等方面入手,解释发古音的道理。

不仅如此,平老师还提到,小学低年级的课文注音较为密集,老师们能够及时更案以适应发音的变化。然而到了中高年级,课文不再整体注音,因此有些字的发音调整老师们未必能第一时间知道。她建议权威部门能够在更多的信息渠道公布发音修订情况,让老师们能够及时知晓并作出教学上的调整。

对于这次发音的修订,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诗词》命题专家方笑一表示,每个字的发音是否需要改动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他以网友争议较大的“斜、骑、衰”为例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斜”在古诗词中基本都读“xie”,只有为了押韵才会读“xia”,这两种读音并不影响到字的意思。而“骑”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思,因此不能随意改动。

华东师大现代汉语教研室、中文系博导郑伟也表示,读音修订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方便学习。但有些发音不仅仅是音的区别,更是意的不同。比如“骑”这个字,发“ji”时是名词,发“qi”则是动词。他强调,从专业角度看,不能随便改变这些字的发音,否则可能会改变对应的词性,使意思不通。如果发音真的发生了改变,教师在上课时也要把原来的发音和意思都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理解词性区别形成的多音字也是重要的文化常识。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什么意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