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凤兰作为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对北京冬奥会怀有美好祝愿。于是,她以雪花为灵感,创新开发了以旗袍盘扣为核心的文创衍生品。她所创作的雪花盘扣装饰画被展示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她设计的雪花盘扣挂件也被赠送给冬奥会场馆工作人员作为小礼物。这一创新将非遗文化与冬奥会冰雪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走进位于石景山区的京西五里坨民俗陈列馆的张凤兰工作室,你会被眼前所见的雪花元素所吸引。无论是墙上的装饰画,桌上的胸针、耳环,还是书本里的挂件、书签、挂历,甚至是杯垫,都绣有精致的雪花图案。
这些雪花系列作品的灵感源于2018年初的一场大雪。当时,张凤兰站在室外,看到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雪花的晶莹剔透和完美的六边形形状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激发了她用雪花制作冬奥冰雪主题文创作品的灵感。
盘扣是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凤兰擅长此道。雪花样式的盘扣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制作雪花盘扣并不容易。盘扣需要手工制作,仅基础材料盘条就需要经过24道工序打磨。从面料开始,经过硬化、裁剪、打条、缉缝、放入铜丝等一系列步骤,才能制成盘条。然后,张凤兰和她的徒弟们将这些盘条盘制成雪花形状,熟练的学徒也需要花费至少2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个。
这些作品之所以耗时,主要是因为两大难点。雪花挂件、耳环等需要双面展示,不能露出缝制的线头,需要使用特殊的偷针技法。雪花盘扣中的心形嵌心花扣需要手工缝制定型,这非常耗费时间和心血。
张凤兰和团队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设计了特别的雪花盘扣作品。由她和团队设计制作的迎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200天和100天的雪花盘扣作品,分别使用了200颗和100颗心形花扣,如今正在石景山区文化馆展出。
自小对服装设计充满热情的张凤兰,在职业高中学习服装设计与工艺后,因成绩优秀而留校任教。2006年开始涉足京式旗袍制作,2015年拜京式旗袍第四代传承人为师,成为第五代传承人。她善于在旗袍的基础上推出创新产品,不仅改良现代旗袍设计样式,还开发出以盘扣为核心的文创衍生品,其中包括冬奥雪花系列文创作品。张凤兰表示:“我是土生土长的石景山人,看到冬奥带给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我深感骄傲。通过小小的雪花盘扣,我表达了对冬奥会的祝福和对这座城市的爱与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