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族服饰散发着浓郁的风情和神韵,是满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的体现。
满族服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印记。满族继承并发展了女真族的传统习俗,包括发式和服饰。女真族的男子习惯剃发编辫,满族男子亦是如此,将头发辫垂至肩部。历史文献《大金国志》中记载了女真族善于骑射、擅长渔猎的生活方式,满族也沿袭了这一传统,尤其在穿着方面,喜欢穿皮衣。尽管满俗中禁用狗皮,但他们依然延续着这一喜好。
满族服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居住地的寒冷气候,满族人有戴帽子的习惯,男女老少皆如此。这种习惯与男子的“二十始冠”及束发绾髻有所不同。满族的帽子根据季节变化而更换,冬季戴皮帽,春秋戴暖帽,夏季则戴草编凉帽,帽子上还点缀着醒目的红缨。满族人的足下装备也独具特色,尤其是冬季穿的靰鞡鞋,所使用的靰鞡草仅见于东北地区。
早期满族人的服饰中,“兜兜”是重要的一部分。男女老少都佩戴布制“兜兜”,紧系腰腹,贴在胸前。制作兜兜非常讲究,兜嘴部分按照所属的旗属颜色镶上一寸宽的彩色布,并绣上吉祥的字样和图案。小孩通常绣“长命百岁”,成年男人绣“吉祥如意”,青年妇女则绣花卉。老年妇女多绣“盘长”。在特殊的年份,如本历年,人们会穿戴红兜兜。
满族的“兜兜”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他们养生保健的智慧体现。由于满族居住的白山黑水之地早春、晚秋和冬季气候严寒,人们容易受寒着凉,因此佩戴兜兜是为了保护肚脐、前胸和小腹。
清代以来,满族的兜兜在样式上变化不大。传统上,男式兜兜下摆为尖形,女式则为圆形。制作兜兜的材料和颜色都有讲究,满族人在八旗内,通常按照所在的旗属选择颜色。女人们对兜兜的装饰绣品非常重视,年轻的格格()和乌伦(媳妇)的兜兜都是精美的工艺品。而男人们对兜兜更看重其功能,装饰相对简单。
如今,虽然人们的穿着已经非常保暖,但在一些山区农村的满族地区,老年妇女仍有穿兜兜的习惯。而在满族人家中,婴儿也多有穿戴兜兜的习惯,这是为了避免孩子肚子着凉生病。婴儿的兜兜通常是红布缝制,认为具有吉祥和辟邪的功效。兜兜上常绣有祈祝吉祥的字词或图案,如“长命百岁”“吉祥富贵”等,也有绣蝙蝠(福)、仙桃(寿)、牡丹(富贵)、羊(吉祥)等图案的,寓意孩子有福有寿、终生吉祥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