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监护室内,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名年仅30岁的贵州小伙阿明(化名),在吞下了半截鱼胆后,生命一度垂危。而他食用的鱼胆,竟然重达两斤!这一切都源于他想要清肝明目的一个念头。
据悉,阿明近期觉得身体有些不适,恰好听说鱼胆具有解毒下火的功效,于是他便生吞下了半截拇指大小的鱼胆。不到两小时,他便出现了中毒症状。鱼胆引发的严重肝衰竭使他命悬一线,差点踏入鬼门关。
阿明的经历令人心惊胆战。他回忆道:“那一刻,嘴巴苦涩无比,喝下大量啤酒才稍微缓解。”他在网上查询资料后才知道鱼胆有毒。尝试催吐后,症状反而加重。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鱼胆中毒。经过洗胃等治疗,仍需要进一步治疗,于是被转运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医生们紧急接诊阿明后,发现他的谷丙转氨酶数值破万,是正常值的数百倍,典型的肝衰竭症状。如果不及时清除毒素,可能会危及生命。急诊科陆远强强调,每年都有因食用鱼胆中毒的患者。鱼胆中毒的症状危重,可能导致肝肾受损,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亡。他特别强调,鱼胆不能食用,即便是很小的剂量也可能致命。
陆提醒,鱼胆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毒性最厉害的是氢氰酸。即便是煮熟的鱼胆也不能其中的毒素。生活中常见的淡水鱼类的鱼胆都有毒。如果不确定是否有毒,最好的办法是不要食用任何鱼胆。甚至在处理鱼的时候,如果不小心了鱼胆,也要确保鱼胆汁不会溅到眼睛或身上,因为有毒的鱼胆汁可能导致结膜炎甚至失明。
中房马成坚也强调,鱼胆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不能乱用。虽然在一些古代医籍中有记载,但在规范的中炮制规范和典中并不收录。因为其对肝肾的损害严重,中医行业的专家共识是不将其作为中使用。蛇胆等虽有用记录,但必须经过复杂的中炮制程序,也不能生吃。
如何预防鱼胆中毒呢?在宰杀鱼类时一定要注意清理鱼胆。如果不慎了鱼胆,要立即清除沾染的鱼肉部分以防中毒。如果不确定是否有毒的鱼胆污染了鱼肉范围较大建议丢弃整条鱼以确保安全。如果不慎接触到有毒的鱼胆汁应及时用清水冲洗避免引发结膜炎等眼部疾病。一旦误食应尽快就医进行洗胃催吐清除毒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胃延缓毒素吸收。对于重度中毒患者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毒素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情况挽救生命。再次强调所有鱼胆都不能食用我们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