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诗词回乡偶书其二

贺知章诗词回乡偶书其二

近日,一位小学高级教师在头条发布消息,声称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原版与我们课本上学习的版本有所不同。据说,进入白话文时代后,古诗词为了更加通俗易懂,逐渐发生了改变。

这是真的吗?我们背了这么多年的唐诗,难道真的背错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作为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写过一些旧体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位老师所说的“《回乡偶书》原版”其实是赝品,其作假手法相当拙劣。

这位老师声称的“《回乡偶书》原版”存在大量的格律错误。难道贺知章的水平就这么差吗?实际上,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真的存在另一个版本吗?

幸运的是,我手中正好有一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唐诗小集》。在这本书中,我查看了贺知章、包融、张旭和张若虚的诗注。其中,《回乡偶书》二首出现在第25页。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贺知章诗集整理本,收录了贺知章存世的20首诗。这本书以《全唐诗》为底本,经过多种古籍的校勘,可以说是搜罗备至,详赡精确。

根据诗注的校勘记,这首诗虽然存在异文,但并没有这位高级教师所提到的版本。那么,何时为“白话文时代”?胡适在1917年发起白话文运动后,才算是真正的白话文时代。而贺知章如何可能活到那个时代去改动自己的诗作呢?

关于《回乡偶书》的创作时间,我们查阅《旧唐书》本传,记载着:“天宝三载……求还乡里……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岁。”著名唐诗专家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也指出,《回乡偶书》二首作于天宝三载(744年)二月,当时贺知章初抵山阴。

以上文献资料表明:

1. 《回乡偶书》二首是贺知章86岁时所作。

2. 贺知章只活了86岁。

那么,哪位“专家”考证出他89岁写的《回乡偶书》呢?这显然是错误的。再说,他所说的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一首是化用《回乡偶书》,就更加无稽之谈了。至于他所谓的“原版”,根本无法读通,又如何是诗的语言呢?

对于这位老师的做法,我实在是想不通。除了可以赚取一些阅读量(也挣不了几个钱),误导读者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呢?虽然他的微头条被展现1.6万次,但其实真正被他说动的人并不多。网上很多广为流传的假“唐诗”、假“宋词”往往都是从一个人那里开始传起,三人成虎,最后风靡全网。比如那首极为有名的“唐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实际上这首“诗”并不符合唐人的用语习惯,并非真正的唐诗。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诗词基础知识以便辨别这些“赝品”,不上他的恶当。


贺知章诗词回乡偶书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