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原版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阿炳原版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偶然在闲暇之余,翻阅书架上尘封已久的连环画,竟发现了《苦难琴师》这部作品。继而沉浸在阿炳留下的经典之作《二泉映月》的旋律之中,随之又聆听了两首令人动容的曲目,《二泉映月》与《二泉吟》。每一曲都如诗如画,唤起了我对人生凄苦与悲情的无限感慨。

世间的辉煌作品背后,往往伴随着创作者们的苦难人生历程。正如那梅花香自苦寒来,阿炳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音乐遗产。在现实中,我祈愿世间无病苦,能有人用智慧与勇气斩断薄情。而经历苦难,如今强大的祖国与幸福生活的对比更为鲜明,这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祖国,更加激发我们为实现梦而努力奋斗。

谈及阿炳,我们都知道他是那位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这首曲子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记录并整理,而后迅速风靡全国,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二胡音乐作品。

日本著名指挥家征尔先生在访问时,被这首曲子深深打动。他坦言:“这种音乐应当用心聆听,坐着、站着听都是不够的,甚至需要跪着去感受。”可见这首曲子的魅力。

这首乐曲倾诉的是一位历经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作曲家华彦钧自身便是盲人。他的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彰显了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并拓宽了其表现力。

阿炳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的生平影像资料极为稀少,仅有一张日伪无锡时期的“证”上的标准照留存于世,让我们得以窥见他的真实面貌。

阿炳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城中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演奏各种乐曲。其母亲吴阿芬出生于大户人家,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世俗的偏见和的观念无法容忍这段情感结晶的存在,阿炳从小便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他被送到乡下亲戚家寄养,母亲。

华彦钧8岁时回到父亲身边,在雷尊殿成为一名小道士。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倾囊相授。小道士不负所望,天赋异禀,刻苦努力,很快成为杰出的演奏能手。然而在他知道身世真相后,内心的冲击使他放纵自我,过上了放纵的生活。后来阿炳的眼睛因而失明,雷尊殿也被夺去,他的生活陷入苦难。为了生计,他和妻子董彩娣带着二胡走遍了无锡惠山一带的大街小巷。后来杨荫浏教授发现了他的才华并录下了他的曲子。《二泉映月》歌词描绘了琴声中流淌的人生坎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二泉吟》歌词更是表达了他内心的悲情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与向往。尽管命运多舛但他仍坚守着琴声走过每一个凄苦的夜晚寻找希望的光芒并最终结束了自己戏剧性的一生。


阿炳原版二胡独奏《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