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渊明一生创作了众多诗篇,其中《饮酒诗》共二十首,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细心的读者发现,这首诗虽名为“饮酒”,却通篇未提酒字。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诗中的“酒意”蕴含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之中。关于这首诗,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其中“悠然见南山”被改为“望南山”。
对此改动,苏轼坚决反对。因为在他看来,“望”是一个主动的行为,无法表现出诗人饮酒后微醺的状态,只有“见”字才能体现出诗人在自然状态下的悠然自得。
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对人生的感悟。首句提出的观点:归隐不一定要远离人间烟火之地,在繁华的都市中也能达到心灵的宁静。只要内心保持清静,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如同隐居深山般的宁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梅兰竹菊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四君子”,其中菊花傲骨凌霜而开,代表着文人的高尚节操。在这里,“采菊”象征着保持天真自然的内心,坚守菊花般的节操。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顿悟”,看见心中的南山。
南山在古代除了指普通的山外,还代表着修仙的好地方。那里的景色如诗如画,日暮山岚、仙气缭绕、飞鸟相与还。只有真正达到一种境界,才能领略到这种美好的景色,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陶渊明正是在酒后微醺的状态下,用诗的形式将这些感悟表达出来。
叶嘉莹先生在评价陶渊明时曾说:“以淳真论,陶渊明当属第一。”陶渊明的诗看似质朴无华,却内蕴深邃,具有一种“哲学理想”。他的诗篇中蕴一种“自然哲学”,提升了归隐诗的境界。
东晋时期,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宇宙与人生的关系。陶渊明通过《饮酒诗》向世人展示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通过“采菊”的生活方式,达到一种极致的精神愉悦状态。他在诗中想告诉读者,通过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性灵的修炼,可以领略到大自然更广阔的美景。生活就是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悠然自得的小日子。个中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名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饮酒微醺的状态向读者讲述了他的人生哲学——追求精神的富足和自然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归宿和幸福所在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