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你的手机正在悄无声息地“偷”走你的钱!学会关闭这5大设置,每年多存五千元!
一、真实案例揭示:手机如何无声无息“偷”钱?
小陈的账单令人:在短短半年内,由于未关闭自动续费、后台流量偷跑和误点广告扣费,累计损失高达2876元。
扣费明细如下:
视频App自动续费:连续6个月,每月25元,累计150元。
游戏内购误触:孩子误点充值648元。
流量超额:后台App自动更新,超10GB,费用200元。
据消费者协会报告,2022年“自动续费”投诉量增长63%,人均年损失超500元。我们必须警惕手机“偷”钱的行为。
二、5大“偷钱”设置关闭指南(附详细教程)
1. 终结自动续费陷阱
iOS系统:进入“设置”→“Apple ID”→“订阅”,取消“连续包季”选项。管理支付宝/微信的“扣费服务”,关闭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的授权。
安卓系统:根据具体支付软件设定,关闭相关自动续费选项。
2. 监控后台流量
安卓手机:进入“设置”→“关于手机”,连点版本号7次启用开发者模式。然后,在开发者选项中限制后台流量,防止App偷跑。
3. 建立广告误触防护墙
小米手机用户:进入“设置”→“密码与安全”→“系统安全”,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管理应用权限,禁止拼多多、抖音等App显示悬浮窗。
4. 排查恶意扣费APP
使用反诈中心App的“风险检测”功能扫描已安装应用。对于可疑应用,谨慎授予权限,特别是“读取短信”权限。
5. 查询运营商暗扣
移动用户:发送“0000”至10086,退订增值业务。联通用户则登录手机营业厅,查看服务记录,识别并取消不必要的扣费项目。
三、如何追回被“偷”的钱?实战教程
1. 苹果系统退款:通过reportaproblem.网站,选择“请求退款”,勾选误购项目进行退款申请。成功率较高的话术模板是:“儿童误操作,未获得家长同意”。
2. 工信部投诉:在工信部提交申诉(需先在运营商处投诉未果)。有用户成功投诉“流量偷跑”获得300元话费赔偿。
四、测试你的手机安全指数
互动问卷:你的手机安全等级有多高?
问题:你是否每月检查“订阅”列表?
从未 → 风险等级 ★★★★★
偶尔 → 风险等级 ★★★
每周 → 风险等级 ★
结果引导:选择A/B的朋友,请评论区回复“防护”并领取《手机防扣费手册》。选择C的朋友,欢迎晒出你的防护技巧,并有机会获得50元话费奖励。让我们一起提高手机安全意识,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