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词花非花解析

白居易词花非花解析

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而难以长久。

就像前几天的那场雪,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大地上时,它们纯洁无瑕、轻盈潇洒,仿佛世间最美丽的景致。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些被赞美的雪花便瞬间融化成了污泥浊水,再也无法保持最初的洁白与美丽。

早年读白居易的《花非花》,总是感觉它在描述一场轻微的小雪。诗中描述的画面如同梦幻一般:“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但是后来,我开始觉得这首诗更像是一首情诗。有人指出,《聊斋》中的人鬼之恋实际上是传统文人的一种“性幻想”,美丽女子在夜晚相伴,清晨便消失无踪,这种“早上不见”的相处方式被认为是最美好的。

如今再次想起这首诗,我对它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更形而上的高度。这首诗是白居易对人生如梦、如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消逝的美好人与物的怀念和惋惜之情。

对于这首朦胧诗的多重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涵盖性的、圆融的、哲学的诠释。而诗中的“人生”和“一切美好的人与物”的抽象化,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白居易在诗中具体的故事和经历,而是成为了人类普遍情感的表达:美好易逝,“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正如白居易在其他诗中所言,“世间尤物难留连”,“彩云易散琉璃碎”。

《金刚经》的结尾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短暂而瞬息万变的,包括社会、文明和文化等。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它们就像梦幻泡影一样容易消散,像露水闪电一样瞬间沉寂消失。

就像不久前亲眼见证的塔普伦寺在岁月中被热带雨林侵蚀成残垣断壁。这让我想起蒋勋先生在吴哥寺黎明看日出的情景。盛大的日出场景仿佛重演了吴哥王朝的辉煌与灿烂。因此他感悟道:“吴哥城就像一部历史长卷,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中等待人们的领悟。”其他曾经辉煌过的事物也莫不如是。地球和人类不也是宇宙中的微尘和瞬间吗?

这种对人生的理解并不意味着消极的人生观世界观。相反,它让我们明白人生的局限性,学会珍惜当下、安放身心。在失去时,我们不执着、不沉沦,知道一切都在生灭之中。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人生的美好,不悲伤于失去,保持内心的自在与平静。

所以人生的态度应该是“有花尽情赏,花落不悲伤”,让我们以微笑面对人生的得失与变幻。愿这种态度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指南!无论人生如何变幻莫测,“唯愿它成为我们内心不变的安宁与幸福”。拈花微笑吧!


白居易词花非花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