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沂,经常与当地人交流,深感临沂方言的丰富多样。特别是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以及费县、平邑、兰陵、临沭等地的方言颇具特色,可以说是临沂方言的代表。
前不久,在费县的梁邱镇崮墩村,我听到了一对夫妻的对话,内容如下:
丈夫说:“姥爷来了,我们得去招呼吃饭。”
妻子回答:“你先陪姥爷喝喝茶,我看看该准备什么菜。家里已有现成的馅料,我包些水饺给姥爷吃。”
丈夫表示同意,并说:“那你看着办吧。”
妻子接着嘱咐:“你陪姥爷喝茶,待会儿带他去外面的田里晒晒太阳。别晒太久,晒一会儿就回家。我包好水饺后还得炒菜。”
丈夫转向姥爷说:“姥爷,我们在田里坐挺久了,回家吧?看看妻子准备好饭了吗?走,一起回家。”
妻子说:“正好,我在煎鸡蛋,炒一盘花生米,还有凉拌豆腐。没赶集,没什么特别的菜可炒。”
丈夫提议:“姥爷不是外人,你找找那半瓶酒,温一下,我和姥爷喝两杯暖暖身子。”
妻子答应并说:“你们先喝着,我下去包水饺。馅料不能早下,否则容易破。”
丈夫说:“那就先喝着,你也来一杯吧。你忙活了这么久,辛苦了!”
妻子提议:“姥爷难得来,要不让他在咱家住一晚吧?床铺都是干净的。”
丈夫有些犹豫:“我想想姥爷的性子,他可能不喜欢在咱家留宿。”
妻子表示理解:“如果姥爷不愿意,那就算了。”
丈夫又问:“吃完饭后,送姥爷回家后,天还早,我们是去田里看看,还是去看看他二姑家的外甥?”
妻子说:“听说外甥跟人打架了,这两天都在流鼻涕。”
丈夫评论道:“这个外甥就是爱惹事。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去看看湖里的菠菜吧。”
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词素虽然完全相同,但意义却有所不同。比如,“姥爷”在临沂方言中指的是祖父(爷爷),而不是普通话中的外祖父;“喝茶”指的是白开水而非茶叶水;“盐味”指的是菜品而非单纯的盐味;“包子”在临沂方言中指的是水饺。临沂方言的词素范围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比如,“下湖”指的是到地里干活;“鼻子”还包括鼻涕的意思;“打仗”还包括吵架的意思;“管”还包括有能力的意思。临沂方言中的名词常常带有“子”或“头”。例如,“日头”指的是太阳,“有时候”表示时间长,“家来”和“家起”都表示回家。其他诸如“果子米”是花生米、“咸鱼头”是小干咸鱼等。对临沂方言的理解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语境。我于2024年6月19日在临沂费县记录下了这段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