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诗坛的璀璨明星。他所描绘的名花名物,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在这繁花似锦的诗篇中,却未曾出现海棠的倩影。这引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
晚唐诗人郑谷首先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在《蜀中赏海棠》一诗中感叹道:浓淡芳春满蜀乡,海棠却未曾入杜诗。郑谷指出杜甫虽在蜀地生活过,却未曾留下关于海棠的诗篇。对于为何杜甫没有咏海棠,人们众说纷纭。梅尧臣认为杜甫所吟之物虽多,却唯独遗忘了海棠。吴中复则猜想杜甫才情高超,但面对海棠却感到力不从心。傅察则认为杜甫并非无心写诗,只是才疏难工。释了惠认为杜甫没有领略到海棠的美,所以未曾题咏。王十朋则认为杜甫可能因为没有见过海棠而无法下笔。杨万里则持相同观点,认为杜甫未曾亲眼见过海棠。喻良能则认为杜甫对海棠缺乏审美感知。曾几则认为杜甫的海棠诗可能被六丁神祇取走了。陆游认为杜甫的海棠诗可能散佚了。北宋王令则认为关于海棠的诗作恰被遗失了。《古今诗话》则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认为杜甫的母亲名叫海棠,为避免家讳,杜甫不咏海棠。王柏则认为杜甫因对杨贵妃的不满,进而对被称作“海棠睡未足”的杨贵妃深有愤慨,因此不作海棠诗。这些说法虽充满臆测,但也反映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
尽管人们对杜甫未咏海棠充满遗憾,并有人试图为杜甫补诗,但实际上这不过是诗人借着杜甫的由头自说自话而已。真正为杜甫补诗的只有梅尧臣和方岳等人。梅尧臣曾刻意咏芳菲,试图追补李杜之失。方岳则在醉后尝试为杜甫补诗,个中原因令人费解。
虽然杜甫的诗作被称为“诗史”,诗料无所不入,但一个人的诗作毕竟有限,无法穷尽世间所有的审美对象。所以海棠不入杜诗,其实再正常不过了。然而这个现象却被有海棠情结的文人无限放大。
尽管杜甫没有咏过海棠,但历史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苏轼。苏轼的海棠诗词颇负盛名,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中,他轻轻点到海棠的色与香,表现了其对海棠的钟爱。文人因此庆幸海棠遇到了杜与苏这两位大师级诗人。“瘦杜无情,老苏有句”,这也算是给那些错过的遗憾一种安慰吧。与此人们对于唐诗中其他的美丽景象则仍然抱有无限的憧憬和追求。犹如人们赞美其他绚丽多彩的花朵一样,海葵虽未入杜诗,但在其他诗人的笔下依然绽放着其独特的魅力与光彩。历史上不乏其他诗人对海棠的赞美和描绘,使得这一美丽的花卉成为了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杜诗中的其他佳作依然令人陶醉其中,展现着诗歌的无穷魅力与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