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鉴别问题保温杯以保护自己的健康呢?
一、女子网购的保温杯引发关注
不久前,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在网购平台购买了一款畅销的保温杯,简单清洗后使用,却发现热水时味道怪异,倒出来的水竟然变成了绿色!为什么倒入保温杯的水会变绿呢?这主要与保温杯内胆的材质有关。如果内胆材质不良,含有铜、亚铁离子等物质,就可能导致开水被染色。
保温杯的内胆通常使用304或316食品级不锈钢,但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可能会使用不合格的内胆,如镀铜保温技术或使用“不纯”的不锈钢。这位网友很可能就是买到了这种不合格的产品。
二、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事件
新闻早在此之前就多次曝光了问题保温杯事件。在《新闻大求真》栏目的一次检测中,一款价值仅30元的保温杯被检测出重金属超标。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廉价的201不锈钢冒充304不锈钢,这种材质的内胆容易使重金属腐蚀迁移,给使用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长期使用重金属超标的保温杯,可能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例如,猛超标会降低免疫力,影响智力,增加帕金森、癌症的风险;铬超标可能伤害上呼吸道,引发咽喉炎、支气管炎等,长期可能演变为腺癌、肺癌;镍超标则可能引起系统紊乱、生育力下降等问题。
二、如何避免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保温杯不能用呢?我们该如何规避风险呢?不同等级的不锈钢材质安全性也不同。
要避免购买201不锈钢的保温杯,因为这种材质不是食品级的,属于工业用品材料,耐腐蚀性较差,容易出现锰元素超标问题。而304不锈钢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是保温杯常用的材质之一。316不锈钢是304的升级版,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购买保温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查看产品合格证、标签和说明书。
三、杯子的选择
除了保温杯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日常使用的其他杯子。塑料杯、玻璃杯、陶瓷杯等各有优劣。塑料杯购买时要注意底部的数字,优先选择5号PP和7号Tritan或PC材质的。玻璃杯是最安全的材质之一,而陶瓷杯则要注意避免购买五颜六色的带有颜料的杯子。一次性杯子虽然方便但不环保,使用时也要选择有SC标志的产品。作为日常用品的杯子一定要选择符合标准的,最大程度避免给健康带来威胁。参考文章:[1] 《科普观ScienceView:“夺命保温杯”屡次遭曝光》。[2] 《广州广播电视台:这种保温杯会让热水变“毒水”》。[3] 《北京卫视:水杯选不对喝水都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