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生于北京,元代杂剧家和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隐退。他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其散曲成就尤为世人所称道,曲词豪放洒脱。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大戏剧家和散曲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行旅图。枯藤缠绕着老树,归巢的乌鸦在傍晚鸣叫,这景象给人增添了无尽的凄凉与寂寞。桥下,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桥边住着几户人家,这温暖的景象却无法温暖旅人的心。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正驮着游子慢慢前行。夕阳向西方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依然漂泊在遥远的天边。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于追求功名,但由于元代实行高压,他始终未能得志。他一生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因此也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在独自漂泊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这首《天净沙》是述说羁旅忧思的小令,短短二十八字,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全曲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郁的情怀。在这首小令里,马致远巧妙地通过孤独的自然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充满流动感和生命感,充分表达“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这首小令很短,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总体来看,《天净沙•秋思》在诸多方面都体现着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其突出特点就在于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全曲绝大部分都是名词和形容词,仅有一个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合排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方法,实为古来罕见,可以说构思奇特、大胆新颖、独辟蹊径、剑走偏锋。这首元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对诗词的分析和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