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相声节目《赞》以其独特的反向思维让人印象深刻。在其中,逗哏角色向捧哏角色询问的样子,捧哏则按照“赞”的描述来描绘,如拥有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以及杨柳。然而逗哏却持相反观点,形容这样的形象不仅不美丽,反而十分丑陋。相声中的描述虽然夸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研究古代对于美的描绘。
说到“樱桃小口”,其实在古代可能指的是嘴上的装饰,而非实际嘴巴的大小。在相声兴起的年代,时兴的美术作品中,如杨柳青年画,女性角色的嘴唇常点染一点红色,如同樱桃般的小、红、润。这种点唇妆在唐代就已出现,并在后续的《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得到体现。可见,国人对樱桃小口的喜爱已经持续千年。
现代人对“樱桃小口”的理解可能会被吃车厘子的经验所误导。车厘子与樱桃虽然相似,但在大小、颜色和口感上都有所不同。几十年前甚至百年前的人们在编写“赞”时,所描述的樱桃是指国产的小樱桃,其色泽明亮莹润,或红或黄,用来形容樱桃小口非常贴切。由于国产樱桃较小、不易存储,果农更倾向于栽种欧洲甜樱桃,导致国产樱桃的数量减少。
尽管现在国产樱桃较少,但在某些地方仍有机会见到它们的身影。例如前几年在北京郊区钓鱼时,偶然在水边看到两棵结满果实的樱桃树,果子只有小指甲盖大小,颜色从明红到粉黄,透着亮光,美不胜收。樱桃不仅美在画中,其鲜亮的颜色和美好的寓意也深受人们喜爱。
白石老人也喜爱画樱桃,他用饱蘸胭脂的毛笔,轻松地勾画出一颗颗樱桃,构成一盘佳果。他的画作中常题上一句“佳人常在口头香”,与樱桃小口的形象相得益彰。丰子恺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展示了樱桃的美好形象,使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韵味。
樱桃的时令性强,只在春末夏初成熟。为了在不同的季节品尝到这种美味,有时需要从季节相反的南美运来,这使得“车厘子自由”变得有些困难。也正因如此,樱桃特别讲究新鲜度。这鲜不仅仅是口感上的鲜,更是新鲜之鲜。人们追求新鲜的心劲比自然的鲜更难得。
过去在北里,贩卖樱桃的小贩会抢收第一拨新鲜的樱桃,用冰镇好后推到城里售卖。顾客们一手托荷叶,一手捻起鲜红的果子品尝,这就是尝鲜的乐趣。现代词学家顾随认为,像吃鲜樱桃一样初的新鲜感并不足以代表真正的美味。确实如此,真正的美食不仅要有新鲜感还要有味觉的层次感才能让人回味无穷。而能够兼顾新鲜和隽永的美食虽少却弥足珍贵。这也正是生活的魅力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