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曾经想象过这一天的到来,也许因为这一天的到来,这些年逐渐消退的武侠热血将会重新点燃,在华人的世界中再次弥漫。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我们却感到束手无策,一时无法适应。金庸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他虽然不会武功,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大侠。因为他的存在,武侠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他不仅仅擅长描绘江湖中的恩怨情仇,更擅长构建各种体系,包括武学、医学、门派和等。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让人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中,真的存在着这些武侠门派、武功和人物。他巧妙地让不格的人物运用不同的心法内功和兵器,相互关联,逻辑严密。
在金庸的笔下,《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因为公子哥的性格而学习了逍遥的”凌波微步”,而乔峰则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掌握的”降龙十八掌”刚猛无匹。像杨过失去了左手后学会了”黯然销魂掌”,根据人物的性格与经历,金庸为每个人物量身定制了合适的武功。
功夫与人的心性相通,在金庸的世界里,一个人能练成什么样的武功是有定数的。各种不格的人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与之相似的门派和武功代表人物,这给了读者一个念想。或许你瘦弱多病,但你可以想象自己是王语嫣,凭借智慧闯荡江湖;或许你内心有着一坏到底的梦想,那么在《连城诀》里的血刀老祖那里,你可以找到共鸣。
金庸的武侠世界充满了神奇的设定。离开中土,西域吐蕃的鸠摩智拥有”小无相功”,能够模仿一切武功;苗疆的教擅长巫蛊和下毒;天山童姥将武功传给虚竹,招数百变。这些设定让阅读的读者脑洞大开,并且会把自己所学的技能当作不同的武功,这种武侠世界的思考方式对读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庸书写武侠巨著时,正值香港汇聚了大量武术家,他巧妙地避开了真实的武术交手和练法,将重点放在构建宏大的世界观和格局上。乔峰一人能入大军中如过无人之境,如果单靠真实的武术招式,恐怕难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世界。而金庸的武侠世界虽然虚构,但一切看上去都很有理有据,武功虽宏大但也不逆天改命。
到了最后的《鹿鼎记》,主角韦小宝不再擅长武功,但他的智慧和西洋依然让他游刃有余地完成了自己的武侠人生。金庸似乎想告诉我们,武功虽然重要,但并非唯一。后来的武侠作品再怎样奇招百出,也逃不出金庸的路数。我们这几代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了点武侠的影子和印记,而这个印记中一定有金庸先生的一部分。他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他的武侠世界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新京报评论员杨添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