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疖子也被称为疖疮,是一种由于化脓性毛囊及其深部周围的感染导致的病症。其典型特征为出现四周坚硬、中间如水疱般柔软,且大小不等的脓包。
关于疖子的产生,并非仅仅因为上火。它的引发原因多样,包括皮肤卫生不良、皮肤脂溢性物质增多、外伤以及激素水平高等。感染菌主要是金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甚至可能涉及大肠杆菌等。
要判断是否是疖子,可以关注其发生的部位以及症状。疖子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尤其常见于头、面和。初始时,可能出现毛囊性结节,随后可能化脓、坏死,形成脓栓,并伴有局部疼痛。在疖子的初期,可能会在汗毛孔部位出现小脓疱,随后迅速发展为紫红色且坚实的结节,疼痛较为明显。
面对疖子,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避免自行用手挤压或抠,以免加重感染。特别是在面部,尤其是鼻孔和上唇处的皮损,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初起时,可以尝试热敷,并用75%的酒精消毒周围皮肤。当疖子已经形成,可以使用消炎膏如10%鱼石脂软膏或2%莫匹罗星软膏等。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如疖周围皮肤红肿或出现红色线条,病情进展迅速并伴有疼痛、或淋巴结肿大,以及病损在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外用抗菌膏,若局部治疗无效,可能需要系统使用抗菌物。当疖已局限化并有波动感时,可切开排脓引流,逐渐愈合。
在日常生活中,长火疖子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换衣,避免皮肤损伤和挤压。
预防火疖子的方法包括增强抵抗力,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畅通,保证睡眠充足和心情愉悦。
当身体出现火疖子症状时,建议根据症状就诊相应的科室。如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的结节可就诊皮肤科;面部生长的可就诊于整形外科;糖尿病患者应同时到内科就诊;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则需就诊于内科或外科。
作者:北京华信医院 庄淑波(来源:北京114预约挂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