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蜀犬吠日
【拼音】:shǔ quǎn fèi rì
【解释】:在四川,由于多雾少晴,当地的狗很少见到太阳,因此当太阳出来时,它们会大声叫唤。这则成语原指少见多怪,现用来比喻人因缺乏见识而对常见的事物感到惊奇。
【成语出处】:这一成语来源于唐代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阐述自己对师道的看法时提到了四川的狗因为少见太阳而吠日的现象。
【成语故事】:四川地区因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常年多雾,阳光稀少。当地的狗由于很少见到太阳,所以对太阳并不熟悉。
有一天,天空放晴,久违的太阳露出了脸庞。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使得蜀地的街道、房屋都沐浴在阳光之中。这一常见的景象对于当地的狗来说却是陌生的。它们不知道这个发出强烈光芒的圆形物体是什么,因此纷纷大声叫唤,以示惊恐。一只狗开始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整个四川地区都回荡着狗的吠声。
后来,人们使用“蜀犬吠日”这一成语来形容那些因见识短浅而对不常见的事物大惊小怪的人。就像四川的狗因为少见太阳,所以当太阳出来时就会乱叫。
【典故运用】:
【蜀犬吠】这一成语在文学中常被引用。例如,清代赵翼在诗中写道:“有耳偏憎郢书读,无肠敢笑蜀犬吠。”
【犬惊日】另一用法是形容人遇到罕见事物时的惊讶反应。宋代苏轼曾写道:“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忽然跨海去,譬如步出尘。譬如犬得雪,譬如犬惊日。”在这首诗中,“犬惊日”表达了作者对罕见景象的惊讶之情。
这一成语也被许多诗人用于表达对某些人见识短浅、妄加评判的批评。例如,清代薛雪的《一瓢诗话》中提到:“姚辱庵批李奉礼矮人观场,刘会孟訾杜工部蜀犬吠日。”在这里,“蜀犬吠日”用来形容那些缺乏见识、轻易评价他人的人。另一例子是唐孙华的《夏日园居杂咏》:“烈日已应惊蜀犬,炎云惟是喘吴牛。”这句话借“蜀犬吠日”来形容对某些常见事物感到惊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