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区别是什么

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区别是什么

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独特的称谓。例如,婴儿时期称为襁褓,童年则称为总角。随着成长,男女的称谓也逐渐有所区别。如十二三岁的女孩被称作豆蔻年华,十五到二十岁的男子则称为舞象之年。待嫁的女子则被称为待字闺中,而三十岁的男子则步入而立之年。

除了这些传统的称谓,民间还有一些广为流传的叫法。例如,十七八岁的未婚女子常被称为“黄花闺女”。那么,这里的“黄花”指的是哪种花呢?为什么不用红花或紫花来形容呢?

这背后有一个美妙的典故。在南北朝的刘宋时期,宋武帝刘裕有一个聪明且美丽的女儿,名叫寿阳公主。有一年雪后初晴,寿阳公主与侍女在后宫花园游玩。园中的腊梅树盛开,公主在树下欣赏,几朵腊梅随风飘落,轻轻粘在公主的额头上,留下了淡淡的梅花印记。

皇后看到这一幕,觉得公主如此装扮娇柔妩媚,便让宫女们也效仿,从此这种妆容在王宫贵族中流行起来,被称为“梅花妆”。

这件事被记录在《太平御览》中,广为流传,并被民间效仿。但由于腊梅只在冬季盛开,商人们便想出了办法,他们收集花朵,提炼色素,用纸裁出梅花形状并染色,这样无论什么季节,女孩子都可以贴上“梅花妆”来打扮自己。

随着梅花妆的普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更通俗的名字——“花黄”。如古诗《木兰辞》中所说:“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传播过程中,“黄花”可能比“花黄”更顺口,因此慢慢就形成了“黄花”的称呼。

当时,只有未出阁的少女才能使用黄花装扮,因为一旦出嫁,女子的妆容会有所改变。古诗中有一句“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就描绘了未婚女子和已婚妇人的不同妆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黄花”还有另一层寓意,它专指菊花。菊花因其傲雪脱俗的品质受到陶渊明的钟爱,被用来比喻人的纯洁品质。而未婚少女正处于心灵最纯洁的时期,因此后人就用“黄花闺女”来代指未出阁的少女,既表达了对她们纯洁品质的赞美,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