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琳描绘的《酴醾春去图》引人入胜。在宋高宗的草书黄庭坚《戏答王观复酴醾菊》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菊花与酴醾的交融之美。冯超然的《酴醾春梦》让我们看到了荼蘼的神奇魅力。荼蘼是一种富有神秘色彩的传统名花,曾经在宋代辉煌一时,位居花中“一品”。在宋之后,它的身影却逐渐模糊,令人费解。
荼蘼,一种令人伤感的春天之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与琼花一起成为了最神秘的花种之一。初次遇见荼蘼,大多是在《红楼梦》中。宝玉与群芳开夜宴,摇骰子抽花名签喝酒玩耍时,签上画的就是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下面注明了“开到荼蘼花事了”,暗示着春天的结束。
在宋代诗人中,王淇的荼蘼诗令人有伤春之感,《红楼梦》将他的诗句与书中人物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更增加了人们对荼蘼花的兴趣。但实际上,唐宋以前的文献几乎找不到关于荼蘼花的记载。到了唐宋时期,它突然声名鹊起,风头甚至盖过了牡丹和兰花。在元明之后,它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真实面目也变得模糊不清。
宋代的文人雅士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荼蘼,每到春末夏初,花儿盛开时,便会邀请宾客在荼蘼架下喝酒。这种场景充满了清雅的气息。据记载,宋人对荼蘼花的推崇源于宋初,几乎所有文化名人都为荼蘼写过诗词。他们对荼蘼花的评价甚高,如黄庭坚赞扬它“肌肤冰雪熏沉水,百草千花莫比芳”。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宋代之后,关于荼蘼花的记载和诗词几乎消失,它的真面目也越来越模糊。关于它的身份,至今仍有多种不同的看法。
对于荼蘼花的身份之谜,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有人认为它可能是蔷薇科蔷薇属的悬钩子蔷薇;也有人认为它可能是重瓣空心泡;还有观点认为古人所说的荼蘼花可能是香水月季。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的荼蘼可能是由木香花与金樱子杂交而成的品种,这种品种在唐宋时期被成功培育出来并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这种独特的气质赋予了宋代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尽管如此对于真正的身份仍有许多争议和谜团有待解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