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规则设定
明确允许的流量规则:如开启服务器必要服务端口(如Web服务器的80、443端口)。允许内部网络访问外部网络,并针对特定服务只允许特定的IP或IP段进行访问。
拒绝未明确允许的流量:默认拒绝所有未明确的入站流量,除非有明确的允许规则。严格限制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并来自不可信IP地址或地区的流量。
限制连接速率:设定每个IP地址或每个端口的最大连接速率。例如,每个IP每秒最大连接数设为100次,超过此限制则防火墙会阻止该IP的连接,以防范部分DDoS攻击。
启动防扫描功能:启用防火墙的防扫描机制。该功能会监控网络中的扫描行为,如短时间内尝试连接多个端口或IP地址的行为。一旦发现此类行为,防火墙将立即阻断该IP地址的访问。某些防火墙还允许设置扫描检测阈值,当某个IP在特定时间内尝试连接多个不同端口且尝试次数超过设定阈值时,防火墙将自动将其列入。
二、软件防火墙的应用
Windows系统防火墙: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利用自带的Windows Defender防火墙。通过控制面板进入“高级设置”,在“入站规则”和“出站规则”中根据需求允许或阻止特定程序、端口或IP地址的连接,构建基本的网络防护措施。
Linux系统防火墙:对于Linux系统,常使用iptables和firewalld进行防护。使用iptables时,可以通过命令行输入规则来允许或阻止特定流量,例如允许80端口的流量或阻止特定IP的访问。而firewalld则支持动态更新防火墙规则,可以根据服务、端口、IP等参数来管控网络流量。
三、结合其他安全工具增强防护
入侵检测系统(IDS)与入侵防御系统(IPS):部署IDS/IPS与防火墙协同工作,其中IDS负责监测网络流量并发出警报,而IPS则实时阻断攻击。例如,Snort可以作为IDS来检测异常流量,并与防火墙配合联动以阻断潜在威胁。
维护与机制:定期维护IP和,及时拉意IP并更新安全策略。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安全日志,严格限制IP访问并确保其安全性。允许信任的IP地址进行访问,为网络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