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花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植物生活史中最为关键的性状之一。在植物的生产和物种进化中,开花扮演着核心角色。目前,对于一年生植物如拟南芥和主要谷类的开花调控机制,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由于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更复杂的生命周期,其开花机制仍然有许多未知之处。
近期,Forestry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丁寄花教授团队题为“树木开花现象的分子机制”的综述论文。该文综述了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开花类型、特征以及调控分子的研究进展。文章特别探讨了木本植物年度开花物候与其他物候事件如树木生长、季节性休眠等的协同调控机制。文章还展望了木本植物开花物候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图1展示了一年生草本植物与多年生木本植物开花物候的比较。
文中详细阐述了树木从幼年到成年的转变与开花的关联、树木首次开花的分子机制、季节性开花的物候及环境影响、季节性开花的分子基础以及生长与开花的机制关联性等。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开花包括首次开花(类似于草本植物的开花)和季节性开花。树木的首次开花分子机制与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主要受到FT、SOC1等基因的调控。由于木本植物材料较难获得,大多数研究通过在拟南芥中进行异位表达来证实。季节性开花容易受到物候的影响,温带树木多采用“间接”方式,花芽在夏季分化,次年春季开花;而热带树木则多采用“直接”方式,没有休眠时期。许多与季节性开花相关的基因与季节性生长、休眠等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调控机制。
丁寄花教授作为论文的通讯作者,与硕士研究生王珺共同完成了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工作。该研究得到了自然科学和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华中农业大学“树木物候分子基础研究”课题组自组建以来,一直专注于研究温带树种杨树、带树种桉树等多年生木本植物的特有物候发育特征及其与环境互作的分子基础。该团队已在多个植物学、林学主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他们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氛围浓厚,平善,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报考,同时也期待与业内专家进行更多的合作。
关于论文的详细信息,可以访问以下链接:/10.48130/FR-2023-0002
如果您对林学研究感兴趣,想要加入交流群,请添加小编微信:forestryres,并备注“姓名+单位+forres”,小编会邀请您加入《林学研究》交流群。群内将不定期举办学术活动,期待您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