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轩岚诺”刚刚消散,秋老虎便接踵而至。预计从9月5日开始,南方将再次迎来一波高温天气,气温将普遍达到35℃以上,部分地区甚至可能超过38℃。这次秋老虎与以往有所不同,它属于“干热型”,因此闷热感会相对减轻,持续时间也不会过长。
每年的秋老虎现象总是让人们关心,那么它在何时出现?偏爱哪些城市?如何应对?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解答。本文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的霍清萍专家。
霍清萍介绍了气象学上的秋老虎定义,一般是指处暑节气后持续数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的气候现象。这次秋老虎的特点在于其“干热型”特征,即空气湿度小,热度适中,不会过于极端,并且持续时间不会太久,预计9月10日后热浪将有所消退。
据气象台消息,9月5日至7日,全国高温范围将最广,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东部、湖南、江西、湖北以及河南南部等地都将迎来超过35℃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将超过38℃。之后,湖南、江西等地也将持续高温,长沙可能出现连续5天的高温天气,重庆可能出现连续4天的高温天气。
秋老虎的威力与副热带高压有着密切关系。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轨迹和强度变化,决定了秋老虎的出没和威力大小。在冬春两季,副热带高压主要在西北太平洋上活动;而在5月至6月,它会开始北上;到了7月至8月,来到北纬30度左右,这时长江流域进入晴热少雨期,高温不断;9月,副热带高压开始回归西北太平洋,但其路过南方时会逗留一段时间,这就是秋老虎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地域上,“秋老虎”最常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一带,华北地区也会受到影响。从城市角度看,“秋老虎”最常出现的城市包括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广州、武汉、南宁、上海、合肥等。
随着“秋老虎”出没,身体将面临多种考验。高温天气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发心血管疾病;多变的气温也会降低免疫力,导致呼吸道疾病高发;秋季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容易导致过敏;蚊虫叮咬也会进入高峰期。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秋老虎伤身。
为了顺利度过这个多事之秋,我们可以做以下七件事情:一是增加蛋白质摄入;二是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三是保证夜间睡眠;四是午睡20~30分钟;五是谨防过敏;六是调整运动强度;七是为心情“解郁”。通过调整饮食和起居,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