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分为哪几类说明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核酸分为哪几类说明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

近期关于新冠病毒“复阳”和“再感染”的话题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究竟什么是“复阳”,什么是“二次感染”?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以下为您一一解读:

一、何为“复阳”?

当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已基本消失,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也呈阴性后,再次出现阳性反应,即为“复阳”。通常认为这时检测到的只是病毒的一些片段,并非完整的病毒,此类情况下一般不具患病症状和传染性,对日常生活并无影响。

二、“二次感染”是何意思?

“二次感染”则是指已经彻底康复的新冠感染者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二次感染通常伴有症状,病毒载量较高,具有传染性。

三、二者有何不同?

两者的区别在于,“复阳”多发生在康复后一个月内,而超过一个月后核酸再次呈阳性,则再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四、“阳康”后再感染几率大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医师李侗曾表示,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发生复阳或二次感染的概率都是较低的。对于大部分感染康复者,短期内再次感染的概率也较低。工程院院士娟也表示,从目前的研究数据看,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短时间内再次感染的概率较低,即便再次感染,症状也会更轻。

五、“复阳”后在社区和工作场所是否安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研究表明,出院后复阳人群的病毒核酸载量大大降低,社区追踪过程中未发现社区传播,说明病毒传染性低,复阳人群在社区和工作场所活动是安全的。

六、哪些人群二次感染概率较高?

有三类人群的二次感染概率相对较高。一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和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二是免疫缺陷人群,如患者或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三是高风险岗位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和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

七、会因为毒株不同而多次感染吗?

八、“阳康”后如何避免再次感染?

康复后,仍需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注意社交距离等良好习惯。感染者用过的物品要单独使用,避免病情的反复。

九、关于“复阳”的误区

最近有人传播一张截图称,“很多二次复阳的人是因为忘了更换牙刷结果又感染了”。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科学技术协会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很短,即使接触旧牙刷上的病毒也是同一毒株,不会引发复阳。“复阳”不是因为没扔牙刷导致的。(综合自新闻、光明网、广州日报等)


核酸分为哪几类说明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