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的偏旁叫“阝”,这个部首在汉字里很常见呢!

部首的偏旁叫“阝”,这个部首在汉字里很常见呢!

赵老师的硬笔书法课堂字写得优美,讲解详尽,鲜有疏漏。近日,赵老师发布了一条视频,针对“肃”字的构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一观点在头条推送中引起了一些争议,许多网友并不完全认同,但他们并没有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赵老师对此的回应十分坚定,我认为他可能有一些依据尚未公开。在这里,我想表达我的观点,与赵老师进行探讨,同时也向各位语文老师、书法爱好者以及所有对语文、书法感兴趣的朋友们汇报我的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于“肃”字的构造,我认为它是一个独体字,而非上下结构。为了支持我的观点,我想从汉字构造的角度进行阐述。

我们目前使用的造字法,已经由古代的“六书”转变为“部件”造字法。在语文教育中,对于这一转变并没有明确说明,只停留在了“六书”的阶段。例如,“书、羟”两字,如果用传统的“六书”来分析,很难明确其归类。它们既不属于形声字,也不是会意字。

偏旁、部首和部件是有关联但又不同的概念。所有的汉字都有部首,但并非所有汉字都有偏旁。比如“一”字,属于“一”部,它没有偏旁。

部分汉字的部首笔划可能会比本字多。例如,“O”字只有一划,但其部首“国字框”有三划。

大部分汉字的部首和偏旁是重合的,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混淆了偏旁和部首的概念,统称它们为“偏旁部首”。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汉字的同一偏旁在不同的字典里可能不是部首。例如,某些字有偏旁,但这个偏旁在《新华字典》里不是部首,并不代表在其他字典里也不是。以“奉”字为例,它的部首是“一”部,而不是“春字头”或“举字底”。

偏旁在文字学中有其特定的含义,而部件则不一定。例如,“尽”字的两点并不表示“冷”,它只是一个部件而已。

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字两大类。独体字无法进一步拆分结构,而字则可以。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五种:单一结构(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和特殊结构。

关于如何区分独体字和字,目前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只有相对的定义,这也导致了不同人对某些字的划分存在分歧。我的划分标准是:除能拆分出两个或更多部件的字外,其余的字都是独体字。按照这一标准,“肃”字无法拆分出两个部件,因此我认为它是独体字。

赵老师是否认同我的观点,或者是否有其他典籍的依据支持他的观点呢?我非常期待与赵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


部首的偏旁叫“阝”,这个部首在汉字里很常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