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板: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它始终是一台主机的核心灵魂,承载着所有配件的运行。
主板的核心——“灵魂”所在
主板自身的核心要素就是它的BIOS系统,犹如主机的灵魂中枢。
经典旧版BIOS与现代图形化BIOS
对于初级用户来说,可能并不需要深入了解这些高级功能。主机组装完成后,大部分用户可能只需要进入BIOS开启XMP功能即可。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使用华硕、铭瑄、华擎等品牌的主板,其使用体验并无太大差异,都遵循“安装——开机——使用”的简易流程。
对于资深玩家和爱好者来说,不同品牌的主板在BIOS的可玩性和易用性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这方面,传统的大厂如华硕、微星等具有明显优势。BIOS设计越丰富,用户调节的空间和可扩展功能就越多,硬件的兼容性也越好,出现问题后自我修复的几率也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大厂的BIOS版本更新非常频繁,不断改善对内存的兼容性,以及快速适应新CPU和ES测试版CPU的更新。例如,华硕、微星已经为600系列主板提供了13代酷睿的BIOS更新,而相比之下,二线品牌如铭瑄、七彩虹的更新动作则显得迟缓。大厂的BIOS基本每两个月左右就会进行一次升级。
主板与CPU的紧密关联
主板的芯片组决定了你能安装哪些处理器。比如,B660芯片组上配备的LGA1700插槽是为了安装12/13代酷睿处理器。BIOS的作用就在于识别并点亮你所安装的处理器。如果所安装的CPU的微码没有在BIOS中注册,那么就无法点亮。更新为最新版的BIOS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板与内存类型的决定
如果你的主板上只有DDR4的内存插口,那么你就只能使用DDR4的内存,无法安装DDR5或DDR3的内存,因为它们的接口不同。虽然主板接口决定了能使用哪些接口的内存,但也要注意内存的类型和规格。比如DDR3就有标准DDR3、低电压DDR3L、ECC DDR3以及服务器型的ECC REG DDR3等多种类型。家用一般选择标准的DDR3即可,其他类型在市场上较为少见。
主板扩展接口的决定性影响
主流主板一般具备4个以上的SATA III接口,用于连接SATA机械、固态硬盘以及光驱等存储设备。M.2接口也是现代主板的基本配置之一,甚至部分高端型号会提供多个M.2接口。使用M.2接口时需注意其类型和速度。主板上的U接口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从U1.0到现在的U3.2,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U2.0的传输速度已经足够满足日常需求。
集成声卡、网卡的功能特点
目前所有的家用主板都集成了声卡和网卡,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对于追求更高性能的用户,可以选择购买独立的高端型号。至于集成显卡,已经很少在主板上看到了,因为这部分功能已经逐渐迁移到CPU和内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