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人类的科技水平存在局限,但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想象力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思想实验。众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和薛定谔,都曾提出过震撼人心的思想实验。例如,牛顿的大炮实验、爱因斯坦关于追光的思想探索,以及薛定谔的猫这一深刻的思想实验。
特别是爱因斯坦,他在十六岁时曾设想,如果追上光速,他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一思想实验为他后来创立狭义相对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要探讨的话题源于此。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穿越宇宙,飞行一天后返回地球,他还能否见到家人?地球上的时间又过去了多久?
我们可能首先会依据日常经验认为,宇宙飞行一天,地球上也只过去一天。相对论告诉我们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在宇宙各处并不均匀,没有绝对的标准时钟存在于宇宙中。比较不同速度参照系的时间,我们会发现时间的流逝速率是有差异的:速度较快的参照系中,时间流逝会变慢。
以高铁为例,行驶在高铁上的时间流逝比地面慢。虽然高铁的速度远不及光速,但我们可以使用狭义相对论提供的公式来计算时间膨胀效应:
公式中,Δt代表地面上的时间,ΔT代表高铁上的时间,而c代表真空中的光速。
虽然光速每秒近30万公里,远高于高铁的速度,但在高铁的情况下,时间膨胀效应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物体接近光速时,时间膨胀效应会变得极为显著。重要的是,公式本身也告诉我们,物体的速度不可能达到光速,否则分母将失去意义。虽然我们不能达到光速,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接近光速会发生什么。
相对论挑战了我们对绝对时间的认知。当我们讨论时间时,必须明确时间是指哪个参照系的时间。假设宇宙飞船飞行一天的时间是从飞船的参照系来看的。当宇宙飞船以接近99%光速的速度飞行一天再返回时,地球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7天。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宇宙飞船是在一周前离开的,但飞船上的乘客可能觉得只是过了一天。
进一步来说,如果宇宙飞船以更高的速度飞行,例如99.94443%的光速飞行一天,地球上将会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当飞船的速度达到99.9996245%光速飞行一天时,地球上已经过了一年的光阴。这意味着飞船上的乘客仅仅过了一天,而地球上的人们已经经历了一年的时光流转。随着飞船速度越来越接近光速,时间的差异将迅速扩大,飞船上的一天可能相当于地球上的几十年甚至更久。
飞船上的人回到地球后是否能见到家人,完全取决于飞船的速度。如果飞船速度足够快,地球上的时间可能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实际上,通过乘坐这样的宇宙飞船,人们可以探索地球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