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香四溢,情深槲叶】焦静笔下的商洛粽子情
在陕西商洛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名为槲树的神奇之叶。每逢端午佳节,这里的乡亲们都会用它的叶子包裹出独特香味的粽子,因此得名槲叶粽子。
槲叶粽子带着一股特别的清香,这种香味是我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感受到的。无论是荷叶、竹叶包裹的粽子,还是南方的腊肉、豆沙、果仁馅,甚至是北方常见的枣泥馅,都无法与之相比。那种独特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即使走出家门,无论走到多远,那种香味始终萦绕在心头。
超市里的粽子大多以竹叶包裹,形态各异,有三角、长方体等。当我们剥开竹叶,展现的是的三角或长方体形状。相较之下,槲叶粽子却给人一种柔软而绵密的感觉,那种特别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我们到集市购买青翠的槲叶,然后在自家门前屋后摘取针金叶或马兰叶一同煮沸,再到河边清洗叶子。河面在这一天总是热闹非凡,大姑娘、小媳妇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欢声笑语,孩子们则在河水中嬉戏,扔石子、玩水。
清洗完叶子后,我们泡好糯米、黄米、红枣、红豆等食材,摆放在米盆周围。然后,我们用手掌托起几片叶子,叶柄放在两端,叶面大的一头放在中间,放上泡好的米豆和几颗红枣。卷起叶子,留下一点口灌入泡米水,最后用芦苇叶子包裹在最外层。包好的粽子被松松地绑上,准备入锅。
我也曾试着包过几只粽子,但煮熟后口感却不如母亲包的那般粘滑。母亲告诉我,我没有灌入泡米水,而且捆得太紧,导致米在煮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膨胀,口感便显得硬实。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包粽子,也蕴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包好的粽子被放入大小盆、桶中,然后铺满槲叶。我们倒入适量的水,用松木节等柴火煮一夜。满锅的粽子和水“咕嘟”作响,整个村庄都弥漫着槲叶的香气。清晨时分,一锅热气腾腾的粽子便准备好了。
最美妙的时刻来临了:解开绑着的马兰或金针叶子,将粽子放在盘中,逐层揭开槲叶,撒上白糖,用筷子夹起一块放入。听着白糖在牙齿间发出的脆响,槲叶的香气留在唇齿间,甜蜜的清爽让人陶醉。
商洛的粽子让我们品尝出特有的甜蜜和幸福。走亲戚、相亲时,我们都会提前包好粽子,作为礼物送给对方家庭。端午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粽子,添加了一种新的色彩和感觉。
傍晚时分,小伙子和姑娘在河边柳丝里享受黄昏的美景。这时的乡村仿佛被一首美妙的情歌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笑声和青春涌动的气息。无论走到哪里,那份深情和思念都如影随形,永远飘荡在心里。槲叶的清香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